固本强基勇于创新 聚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访化工学院院长郑建东
记者:聚焦审核评估重点任务,化工学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建东: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审核评估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党政协同,齐抓共管。成立了院长、书记牵头的学院评建工作组和教学文档专项工作小组。根据学校审核评估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多次组织教职工开展对审核评估实施办法和审核要素内涵的深入学习、研究和解读。
二是细化评估体系,做优评估材料。对标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分解指标任务,全面推进评估材料建设工作。反复修订打磨学院汇报PPT,落实近三年本科教育教学过程材料自查普查全覆盖,教学质量督查与整改、自评报告与预评估材料优化提升等系列工作,完成学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修)订工作,确保课程思政全覆盖,切实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建设要求。
三是高度重视,提升教学学风。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和学风建设等开展了积极地讨论。常规性开展示范课、说课、评课、磨课、听课以及新教师培训等活动。
四是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氛围。完成学院会议室、办公室等办公条件更新改造,改造实验室教学环境,完善学院文化宣传,对现有上墙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项目内容全面更新。做好学院办公区域场所的环境美化,利用楼宇大厅、走廊、墙面、电子屏等载体,展示学院文化、办学特色、发展成果和师生风采,营造迎评促建良好氛围。
记者:化工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亮点是什么?
郑建东:一是聚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实力。学院注重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5名教师深入企业挂职科技副总,指导企业开展项目孵化、解决技术路径及研发新产品等,成效明显。制药系周海嫔博士围绕公司新品开发及工艺迭代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助力企业获得2022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邵玉田博士成功为安徽华欣药用玻璃有限公司开发了“药用玻璃包装瓶内壁硅化”产品,帮助企业获订单额达800万元。3名教师获评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11名教师获评校“琅琊青年学者”。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各1人,1人在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三等奖,1人获第三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三等奖。
二是聚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本着突出实验、设计、实践三条主线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逐步探索出“三阶段四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化工基础教育、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三个阶段为重点,以“基础训练实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四个层次为导向,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5项,2023年3项入围全国总决赛。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5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6篇。
三是聚力学生考研指导,提升考研率。按照“专业化、科研化、精准化”三化建设,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科研导师制为抓手,精准指导。从考研宣传、动员,到学生报名、初试、复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指导,积极组织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培训讲座会、结对帮扶等主题活动,支持鼓励学生深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考研率逐年提升,突破30%,多人考入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211院校,大大提高了新葡萄官网知名度。
记者:化工学院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在哪?
郑建东:一是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
二是继续加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开展有组织科研,集中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团队,围绕学科专业方向,探索跨专业交叉融合,形成科研创新合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师资队伍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继任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院服务社会能力。做实教师挂职锻炼及科技副总,深入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稿源单位审核:马报 责任编辑:汪宇)